成立专责组统筹施工全过程;为了选材和对比工艺,组队到华为小镇等地考察;施工现场每天都十多条线同时作战;焕新后今年扩招7个班,提供更多公办优质学位……10月17日,顺德区老旧学校“焕新行动”推介会在大良华侨小学举行,区属部门、镇街相关负责人,以及学校和企业对焕然一新的华侨小学点赞不已。
作为顺德校园“焕新行动”首批样板项目,大良华侨小学校长谢云娥在推介会上分享了经验和心得。
老旧学校迫切提升办学条件
华侨小学始建于1998年,学校建成之初定位是18个教学班的村办小学。随着顺德新城区的发展,华侨小学的生源结构逐步改变,该校加入华侨教育集团后,学校办学品质不断得到提升,2016年至今连续六年评为顺德区先进学校或大良街道先进学校。
这几年,华侨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,教学班由最初的18个到24个到36个到如今的45个。尤其是2021年更名为华侨小学后,师生更有信心,家长认同度更高。
华侨小学肩负着向新城区家长提供更多公办优质学位的重任。2022年9月,扩招3个班,2023年9月,扩招7个班,一年级开设14个教学班才能基本满足家长需要。
但是,由于学校建筑源于三个不同时期,外立面风格不一,外观风貌与标杆示范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,以及功能场室不足,餐位不够、电线老化等问题突出。华侨小学一直期待通过校园焕新增加优质学位,让功能场室更齐全,餐位更充分,更希望焕新后学校建筑与学校文化相融合,学校外观与学校内涵相匹配。
在小细节做好大文章
“这次焕新工程在大良街道主要领导谋划和介入下,成立了专责组,协调各方,负责全过程施工,统筹。准备过程和施工管理都非常细致。”谢云娥说,这种细致体现在很多场景,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“比选方案、优化方案特别细。”谢云娥回忆,3家设计公司多次到学校勘测,询问了解学校文化,最后设计方案与学校文化最吻合的方案被选中,选中后方案又先后五次进行版本的修改和细化,过程中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改造风格与学校文化相融合。
同样的,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效果预设比对得特别细。谢云娥说,为此大家还组队去了松山湖华为小镇、华南理工大学校园、墙砖生产地等地考察过。比对砖的材质,填缝料的颜色搭配等。
“焕新工作整体铺排组织得非常细,施工困难如何应对考虑得非常细。我们拿到手中的施工预进度表,时间精准到每一天,某个现场,多少工人,需要的工作时长,可能遇到的困难等。”谢云娥说。
到了施工现场,分工同样明确而细致。比如综合楼砌砖,长廊栏杆打凿加高,教学楼植筋打孔,混凝土浇筑,三色玻璃施工、铝板安装等每天都十多条线同时作战,齐头并进,场面恢宏而有序。
此外,专责组的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的跟进管理极其细致。“有几位成员每天驻守现场,每天10多个小时现场跟进,和监理一起量砖缝的宽度,填缝料的多少,铝板的厚度,圆弧的精准度;讨论填缝料如何防漏,绿化何时跟进。”谢云娥表示,改造中,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专业发挥到极致,每个人都用极致的热忱来诠释责任与重托。
讲好焕新故事促进内涵
焕新后,主体红+圆弧白成了华侨小学优雅的样态,为新城区品质提升增添了一抹亮色,也使师生们欢欣鼓舞。“老师们说在这样美好的校园里会生长得更有力量。家长们说,美的校园能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气质。社会人士最直接的表达就是询问,怎样才能入读这么好的华侨小学。”谢云娥说。
焕新后,主体红+圆弧白成了华侨小学优雅的样态,为新城区品质提升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焕新是学校的一次蝶变,也是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全新起点。下阶段,华侨小学将会通过课程滋养孩子们的德行和智慧,让孩子们成长为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。
“我们会讲好焕新故事,让孩子们体悟其中的情怀,把教育雕刻成看得见的风景。”谢云娥说。
来源:南方+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