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连云楼宇接长天,一片繁华人语喧,美好家园上佳市,新风新事入歌弦……”
舞台上,曲艺爱好者梁润珍携粤曲《我爱上佳市》,充分表达了曲艺爱好者对其所生活社区的热爱。
顺德容桂被誉为“中国曲艺之乡”,曲艺文化氛围浓郁;扎根曲艺沃土的上佳市曲艺社成立19年来,多次在全区、全市以及全省曲艺比赛斩获殊荣,颇有名气,成为顺德“私伙局”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01 钟情创作 把美好生活谱成粤曲
在今年上佳市社区第二十五届重阳敬老晚会中,上佳市曲艺社社长梁润珍携粤曲《我爱上佳市》闪亮登场,这支表达对上佳市社区热爱之情的粤曲,在张欣明老师的初创基础上,再经过她和一众曲艺爱好者填词、谱曲以及打磨,上佳风貌粤韵悠扬,在舞台上惊艳亮相,赢得阵阵掌声。
年届七旬的梁润珍精神矍铄,谈起粤曲,她眉飞色舞、手舞足蹈。坚守社区工作30多年,她在退休前夕创办了曲艺社,并一直坚持到现在。从粤曲“门外汉”到爱好者再到略懂门路,梁润珍说,粤曲的学习之路永无止境,“粤曲里藏着很多知识,需要不断学习。”
从一开始跟唱、学唱,到自己创作歌词、谱曲,梁润珍不断“解锁”粤曲知识。在演唱过程中,她既独自摸索、相互学习,也积极请教专业老师。
近两三年来,她不满足于唱粤曲,更是主动学习,不断进行创作,“写词、谱曲、演唱,有时候在练习时觉得不对,反复唱多几次,又觉得拗口,就会不断地进行修改。”梁润珍师从多位粤曲界名师,同时把粤曲作为宣传教育的“好帮手”,展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
“知识海洋扬帆闯,失败挫折莫彷徨……”这首《青春不负少年郎》,是梁润珍进行二次创作的又一代表作。她通过创作贴合青少年生活实际的粤曲,结合表演形式,在日常活动时演出,鼓励孩子们扬帆起航、奋发图强。
唱曲、创作,充实了梁润珍的退休生活,也让她的心态越来越年轻。
02 携手曲社 与爱好者繁荣社区文化
上佳市社区康乐活动中心,地处社区的商业“C位”,在上佳市社区的大力支持下,曲艺社从创办起就扎根于此。自筹备、创办、发展至今,梁润珍多次被推举为社长,而谈起这近廿载经历,她仍记忆犹新。
在退休前,梁润珍在社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。创办上佳市曲艺社以来,与曲艺社相关的章程、纪要、新闻、照片、创作材料等都被整齐地叠放在文件柜里,梳理得井井有条,这是上佳市曲艺社不断壮大的重要见证。
谈及创办之初,曲艺社的创办也遇到了一些困难。例如,在2004年时,受资金所限,社员到外地参加演出缺乏统一的服装,于是梁润珍就收集起居委会的工作服,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。而上佳市曲艺社之所以能一路发展壮大,她表示这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和帮助。
实际上,这支“半路出家”的曲艺社,在成立次年,即2005年,在顺德首届私伙局大赛中,上佳市私伙局脱颖而出,斩获十佳称号,在2007年顺德第二届私伙局大赛,同样蝉联了这一称号,一时在顺德曲艺界中奠定了它的“江湖地位”。此后,还在全区比赛中佳绩频频,2019年顺德粤曲“十大私伙局”三等奖;2011年顺德“新领域杯”粤曲大赛银奖。
在全市、全省的比赛中,上佳市曲艺社同样毫不逊色。在2009年佛山私伙局群英会中,上佳市曲艺社在全市五区80多支参赛队伍中崭露头角,进入前15名。在2012年全省首届“粤曲私伙局”大赛中获顺德赛区金奖;全省首届“十佳私伙局”获得银奖;2015年获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铜奖……
“创办曲艺社,不仅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,也让我接受了文艺的熏陶。”梁润珍说,上佳市曲艺社凝聚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,大家携手同心推动社区文化事业发展。
关注
“中国曲艺之乡” 私伙局文化底蕴深
在顺德,有4个“中国曲艺之乡”,分别是(大良街道、容桂街道、均安镇以及顺德区),放眼区县以及城市,斩获如此之多的殊荣实为难得。
早在2011年,顺德粤剧就被列入全区第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顺德粤剧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背景,吸收了八音锣鼓柜、木鱼歌、龙舟说唱、南音等民间说唱技巧,承载着民间说唱艺术、民间信仰、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深厚粤曲、粤剧文化的浸润下,顺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——“私伙局”?据介绍,这是民间曲艺社的俗称,以自发组织、自娱自乐为主,榕树头下、古祠堂中、乡间巷里,都是“私伙局”活跃的舞台。以大良和容桂两个街道所在的顺德中心城区为例,数据显示,目前大良街道有21个曲艺社和私伙局,容桂街道有23个曲艺社,曲艺发展的群众基础深厚。
放眼全区,近年来,顺德聚焦校园、培育曲艺传承新生力量,区内13所中小学被列入曲艺类非遗传承基地;大良凤翔小学、龙江华东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;在今年评出的佛山市首批粤剧特色学校中,顺德有25所,占全市50%,文化传承实力不容小觑。
来源丨广州日报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