逢简村素有“岭南周庄”的美誉,作为国家“AAA"级旅游景区,并先后获得“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”、“全国文明村”、“中国最美50强村镇”、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”、“中国美丽休闲乡村”等荣誉。
进士牌坊、巨济桥、明远桥、和之梁公祠……在逢简水乡,这里拥有丰厚的文旅资源,古桥、祠堂、古树等文化古韵活色天香,龙舟说唱、舞龙等非遗文化出新出彩,在逢简水乡不仅可以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,还可以感受浓厚的水乡风情。
当前,逢简村正全力推动文旅赋能乡村振兴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高质量发展。但,逢简村在推进“百千万工程”过程中,面临着诸多的困难?如景区文旅配套不完善,停车场不足等因素制约着旅游服务;又如文旅业态单一、引流效果难以持续等难题。
在面临着这些困境中,现阶段的逢简村,如何破局走好文旅发展之路。因此,借力发力,杏坛水乡“青年说”应运而生,期望整合各方力量、智慧,在沟通碰撞中寻找出路,得到启发、得到共鸣。
作为在卫生领域深耕多年的执法人员,顺德区卫生监督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股副股长谭惠谦,用一份有分量、有思考、有观察、有建议的PPT,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主题交流中,阐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基层人员,对逢简村的现状、未来的发展、文旅功能布局等乡村振兴实践的见解。
在民宿卫生监督中,谭惠谦经常来逢简指导和检查。因为经常来逢简,对逢简水乡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。“要把逢简水乡打造成‘顺德之窗’。”谭惠谦说。
在谭惠谦看来,逢简水乡是顺德较好地保存了岭南水乡的风貌,要充分利用好逢简水乡古祠、古树、古建筑等优势,打造一个天然的博物馆,形成本地人了解顺德历史文化的窗口,外地人认识顺德的对外窗口。
与此同时,谭惠谦围绕对逢简发展定位,围绕“为什么能成为顺德之窗”“为什么要成为顺德之窗”“怎样打造成为顺德之窗”三个维度领域,分享了自己对逢简村的思考及建议,为逢简农文商旅融合发展出谋划策。
搭平台聚智力,凝聚共识促发展
据了解,2024年来逢简旅游的人数超80万人次,2025年春节期间迎来23.41万人次。不少游客来到逢简村乡村游、品顺德美食,看小桥流水,切身感受岭南水乡的风光。
但,逢简村旅游体验感,存在不少的“诟病”。节假日景区停车难、拥堵等问题遭到游客的投诉。为此,活动现场相关职能部门也透露,在政策调整周期中,逢简村配套服务设施用地将会灵活用处,停车场用地建设也正在加快审批中,接下来将会启动建设。
活动现场,围绕乡村文旅发展、提升商业业态、民宿发展、环境卫生、吸引年轻人创业就业等方面,青年、企业家、主理人等纷纷提建议,提想法,畅所欲言。
“逢简水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,在这里有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。”在彩绘艺术家李得杰看来,艺术源于生活题材,水乡风貌的地貌与优势,就是创作的动力。而在逢简新地区域,一幅涂鸦的岭南水乡画作,正是李得杰所描绘出来的。他表示,当下的逢简,更应该转变思维,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,来传播打造逢简的特色。
广东悦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锡强在逢简村深耕多年,一直以来致力于把高雅的文化艺术、书法展、粤剧等搬到逢简景区,吸引一大批文化界大咖、青年朋友、游客到逢简交流,艺术创作、观光旅游等,形成良好的氛围。马锡强说,逢简村有天然的水乡优势、文化优势,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逢简、走进逢简、认识逢简、传播逢简。
值得关注的是,当前,逢简新地正成为新的打卡点,也是杏坛推动“百千万工程”农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一。据介绍,逢简新地通过“镇村社”三级联动方式,引入社会资源,为景区提供创新服务。
佛山市耀眼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耀江则建议,希望借助逢简村乡村文旅优势,加大供给服务。一方面,要完善景区的文旅设施配套服务,优化提升村居卫生保洁,提升游客来逢简游玩的体验感。另一方面,顶层设计、多方联动,创新导入新业态、新服务,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造节、造景,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,多维度、多角度地做好服务,吸引更多的人来逢简旅游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‘青年说’平台,以问题为导向,准确把脉影响乡村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,做到有问题就回应,有解决问题的思路,形成多方共识。而此次的思维碰撞,则希望能成为推动文旅发展的新起点。”杏坛镇宣传文体旅游和教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道。
杏坛水乡“青年说”系列活动,始于问题,终于共识,高于发展,将各方利益诉求转化为推动文旅发展的向心力。杏坛将继续挖掘文旅发展优势,持续优化提升水乡文旅魅力。接下来,杏坛“青年说”系列活动也将陆续开展,以不同的视角,汇聚各方力量,达成多方共识,为推动杏坛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在杏坛落地生根。
来源:顺德城市网